乳山市民政局持续深化社会救助领域公开透明机制建设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双轨并行模式,着力提升社会救助公信力。线下建立健全公示制度,拓宽信息覆盖面;线上积极推进“互联网+社会救助”深度融合,实时发布救助政策、慈善捐助和临时救助信息,确保政策公开、程序透明、结果公正。“线上+线下”双公示举措有效防范了“人情保”“关系保”等违规现象,救助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和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,推动社会救助事业健康有序发展。
一是扩大公开范围,开展多方面宣传。强化信息公开,在村(社区)统一设置社会救助公示栏,动态公示低保、特困等救助对象名单。深入开展“大走访、大摸排、大调研”活动,组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摸底调查和政策宣讲,上半年累计入户2000余次。创新宣传形式,通过设立宣传栏、悬挂横幅、农村大集等方式开展集中宣传,向群众发放救助政策明白纸并开展现场答疑。截至目前,累计发放明白纸15000余份,提供政策咨询1800余人次,有效提升了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度,为推动惠民政策落地落实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二是丰富公开形式,实现多渠道公开。积极构建“线上+线下”立体化宣传体系,创新运用政府门户网站、“母爱乳山”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,通过文字解读、图表说明、视频讲解等多种形式,全方位公开救助政策内容、申请条件、保障标准及办理流程。严格落实“阳光救助”机制,每月定期在政府网站公示城乡低保、特困人员供养及临时救助的资金发放明细,包括受助人员名单和具体金额,确保救助工作公开透明。今年以来,累计在政府网站发布政策信息36篇,在“母爱乳山”客户端推送信息9篇,切实提升了社会救助工作的公信力和群众知晓度。
三是转变救助理念,加强多部门联动。着力推动救助理念转型升级,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,联合医保、残联、农业农村局等部门,通过“三主动”工作机制每月开展“主动帮办日”活动。依托“威救你”信息平台,创新构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体系,构建“大数据+入户走访”双轮驱动模式,加大政策宣传及走访摸排力度,推动社会救助从“人找政策”向“政策找人”转变。完善动态管理机制,对在保对象定期复核,对低收入人口实时监测,推动社会救助由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转变。截至目前,动态新增低保、特困436人,退出402人,其中因家庭经济情况改善、就业情况变化、家庭成员变动等原因退出保障109人。